期刊文献+

体育教学与工匠精神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体育课是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课程。而目前在各职业院校中,一方面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令人堪忧,另一方面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职业院校对体育课也不重视,没有发掘其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巨大潜能,所以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一、增加军事化训练国防教育法有“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表述,说明军训改革有法可依,有路可循。将军训内容和国防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的日常教学之中,当学生入学后,一般都会安排军训,让一帮娇生惯养、散兵游勇向懂规矩、能吃苦、爱国爱民的正规军靠拢。然而在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军训如一阵风,过后就没有军事化课程了,学生们也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所以要将军事化训练渗透到每一堂体育课中持续进行,辅助学生的思想教育,让“硬汉”“军人素质”成为每个学生的目标和向往。在烈日炎炎下站军姿,在风雨中奔跑,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无论什么样的困难,“狭路相逢勇者胜”“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就这样带着责任和使命,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挑战中练就强健的体魄、刚毅的性格,同时培养并强化了学生的吃苦耐劳、顾全大局的工匠精神。二、引入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兴起的Outward Bound就称之为拓展训练。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这恰恰是一名工匠要具备的优良素质。所以在学生们通过军事化的训练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后,就可以引入拓展训练了。比如高空断桥项目,就是要求学生爬越9米高的断桥立柱,跨过断桥落于桥面另一测,平稳走到终点。这一项目有利于学生克服紧张情绪、战胜恐惧心理、突破自我,培养果敢的执行力,树立挑战困难的自信与勇气。
作者 潘孜毅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9期223-223,共1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