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年5月17—19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文学院昆曲研究推广计划主办的“对立与融合:中国文学传统中的雅和俗”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艾朗诺(斯坦福大学)和陈平原(北京大学)发表主题演讲。与会学者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讨论:第一,雅俗与文体。刘青海(上海师范大学)考述了乐府诗中“艳”的概念演变。吕家慧(香港城市大学)分析了颂圣文学中诗、赋、颂的不同表现形式。马昕(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讨了元代咏史散曲的思维特质与价值追求。何诗海(中山大学)揭示了清代“四六”“骈文”名称辨析背后的文体尊卑观念。崔文东(香港中文大学)考察了明治日本英雄传记对晚清同类传记的影响。第二,雅俗与跨学科研究。程苏东(北京大学)考辨西周至战国时期《诗》学功能的演变。黄若舜(南京大学)在儒道互动的背景下讨论董仲舒的自然思想。张万民(香港城市大学)探讨朱熹“淫诗”理论对阅读实践的影响。黄仕忠(中山大学)讨论近代中、西、日文化学术交流对《窦娥冤》经典化的影响。许明德(哈佛大学)结合语言学之视角,反思元代白话碑刻的雅俗性质。李舜华(华东师范大学)探究了魏良辅的曲统说与北宋末年以来音声的南北流变。陆胤(北京大学)揭示了章太炎《文学说例》背后东西学理交错联结的知识网络。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79,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