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乡村曾充溢温情和诗意的祥和,是飘荡着的诗雅风韵和内在道德修束之地。像“耕读传家”“地接芳邻”“稼穑为宝”“职思其居”“居易俟命”“君子攸宁”之类古典词汇,现代人很多会觉晦涩,但在中国古代乡村却是常见的门楣题字。古代,退休后的官员会回归故里,并多以建乡塾、捐资延师等方式回报乡里,继续自己“修齐治平”的士子理想。现代人很多有“叶落归根”的情怀,却鲜有人会在退休后返回故里,究其不思归的原因,除城乡差异,要归于乡村的没落和田园风光的消失。“天下顺治在民富”。农民是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曾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出处
《世界环境》
2018年第4期14-15,共2页
World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