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老舍的重庆想象中,重庆作为民族国家的象征,拥有对北平性格进行评价的权力,北平故事被控制在国都重庆/民族国家的观念框架中,主要人物的城市去留策略,满足了老舍作为"北平之子"和"国家之子"的意愿。"下江人"来到重庆,展开了人与城的对话。在对话中,身份迁移、季节转换、新旧冲突等题材被整合到重庆想象中。"下江人"既有的"身份"与重庆战时语境相龃龉,"身份"在国家意义的层面被重新建构。战都重庆拥有轰炸季与雾季两副城市面孔,面孔的转换嵌入叙事机制中,演绎了"下江人"的命运变奏和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分合。无论走向重庆还是离开重庆的叙事安排,老舍都是基于民族国家立场的考量,以此完成了对战时国家之城的构想。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6,共9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研究"(批准号14BZW1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民族国家文学研究"(批准号SWU17091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