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新政时期的科举改制给绝大多数应考士子带来文体与知识的双重困境。科举改制后,各地乡试的应试人数显著下降,成为士子应对科举新章乏力的表征。为了应对科举考试的新变化,士子不得不向出版市场寻求帮助,此时大量涌现的"新书""新报"成为应考士子主要的文体范本与知识来源。由于应考士子与考官对科举新章所要求的文体与知识的储备明显不足,故在清末最后几届科举考试中,考官需要依靠闱中书籍来命题及评阅考卷,士子携书入场答题,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由此,清末新政时期的出版市场深度介入科举考试,影响了科举改制在选拔人才上的实际效果,放大了士子在购取书籍上的地域和贫富差距,也消解着科举制度在兴学育才上的有效性及其存续的正当性。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21,共17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晚清科举考试用书研究”(15YJC7700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