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父子伦理影片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in Chinese Father-son Ethics Films Produced in the 1930'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父子伦理影片中,创作者们运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表达路径来建构国家形象。一是向中国传统精神深处挖掘,倡导孝为仁本的父子伦理原型,呈现出一个传统、含蓄的中国形象;二是在面临救亡图存的时代形势时,塑造了积极向上的子辈形象,呈现出一个奋进崛起的中国形象。这种采用最贴近中国人民心理与世界共通情感的父子伦理作为创作方向的柔性政治,显然可以给当下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作者 刘丽菲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124-128,共5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 Performance
基金 2017-2018学年度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宋宽锋.英国近代政治哲学中的“家”与“国”——以儒家和现代新儒家的“家国关系论”为参照[J].人文杂志,2006(6):11-15. 被引量:4
  • 2陈少明.《遭遇自由--从徐复观看儒学对自由主义的回应》,载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30页.
  • 3陈熙远.《圣王典范与儒家“内圣外王”的实质内涵——以孟子对舜的诠解为基点》,载黄俊杰(编).《孟子思想的历史发展》.
  • 4潘光旦.《家族制度与选择作用》,载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8页.
  • 5石成金.《天基遗言》,引自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第134页.
  • 6潘光旦.《家制与政体》,载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 7[韩]成在鹤.《完政、儒学公民德行与礼》,载哈佛燕京学社(编).《儒家传统与启蒙心态》,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 8卜松山.《社群主义与儒家思想》[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8):102-103.
  • 9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历史中的诸问题》,载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第131-173页.
  • 10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章”的解读》,陈少明.《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34-148页.

共引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