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0多年来,“仓央嘉措情歌”在汉语界的传播和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可称之为“热”的时期,并以这四个时期产生的大量次生文本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本体系。许多学科和理论对于这个“文本体系”的研究窥其一隅,深入挖掘,也做出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则以赵毅衡提出的符号学“伴随文本”理论来观照这一文学现象并给予较充分的解释。
出处
《文化遗产研究》
2016年第2期158-164,共7页
Cultural Heritage Studies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民国时期的‘边疆文学’表述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5XJC7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