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心性的三重维度:本然、道德与认知——先秦儒家建构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先秦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心性论不仅在于成就主体人格完善,还指向理想人格的社会性展开过程。对主体个人而言,士阶层通过修身而成君子贤圣;同时,主体人格并不囿于独善其身,而是比循善性而施教化于民。孔子认为性相近而重视主体后天接受教育与自我学习的作用,学习成德不仅在于修己而为君子,同时指向安百姓的社会关怀。孟荀皆承仲尼之志,对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内修与外事方面皆有所虑,只是立论前提与论证视角各有侧重,但对孔子所创仁学体系的整体发展而言,是并径而行,最终殊途同归。孟子以心善言性善与荀子论性朴而结果可能致恶的不同立论角度对于先秦儒家成仁价值指向而言,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内外贯通,二者观点彼此补充而相互关照。
作者 马兰兰 陈鹏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42-48,共7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16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原始儒家孝 德观念变异研究"(项目编号:BJ2016086) 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儒家道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201703010108)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4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