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 被引量:21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Online Public Sentiment in the “Micro” Ag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介推动下,"微时代"强势来临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内容形式碎片化、信息把关缺失化、传播方式裂变化、受众群体年轻化等特点,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微时代"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影响及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传播和涨消规律,可通过搭建"微平台"、构筑"微体系"、培育"微队伍"、提升"微意识"、掌握"微技术"、把控"微走向"、设置"微话题"、营造"微生态"来管理高校网络舆情。
作者 刘宁 李新春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05,共4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43

  • 1姚珺.互联网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286-288. 被引量:32
  • 2李琼,张菁,马素伟.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路径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4(1):42-46. 被引量:12
  • 3[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21.
  • 4[德]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189.
  • 5[美]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3-301.
  • 6[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 7[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 8张新宇.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审判及因应[J].江淮论坛,2014(5).原文参见http://www.hypergene.net/wemedia/.
  • 9[英] 芭芭拉·亚当等.风险社会及其超越[M].赵延东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2014-07-21.

共引文献88

同被引文献149

引证文献21

二级引证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