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学的国际新航程——《国际儒学论丛》发刊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儒学原本产生于春秋末世诸侯异政之“国际”,孔子创立儒学,而后周游列国,传布儒学于诸侯国之间,弟子来自四面八方,而散播于各诸侯国。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中,儒学任人取舍,任人评说,最后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并传播东亚,进而影响世界。学术领域与国际舞台正是儒学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今日之儒学正置身于更大的国际舞台,将赖各国的同仁努力,用多元文化为儒学补充新鲜血液,使之再度扬帆国际。可以相信,儒学将会与国际上的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不必担心文化多元且地域辽阔的五大洲四大洋是否愿意接纳儒学,儒学所耕耘的只是人类的心田。儒学以仁者爱人为宗旨,以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为内在根据,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见《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段话主要的意思是,行仁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相信“德不孤,必有邻”,倡导“和而不同”,主张“天下为公”,追求人类的“群居和一”之道。既然东亚能够儒、释、道长期共存,那么在儒学的国际新航程中,儒学也必将和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一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存共荣。
作者 石永之
出处 《国际儒学论丛》 2016年第1期255-259,共5页 International Tribune of Confucia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1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