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龙”与西方“dragon”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误译
被引量:
6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s and Misinterpretation of “Loong” and Drag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龙与dragon两词一直以来相互对译,通过对二者所代表的形象及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证明这种互译是一种误译。只有充分认识到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才能消除由此产生的中西方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障碍,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
闫增丽
范晓琪
机构地区
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32-137,共6页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龙与dragon
对比
跨文化传播
误译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朱珺,李旋.
文化隐喻视角下中国 龙 和西方 Dragon 的比较[J]
.琼州学院学报,2015,22(1):111-117.
被引量:9
2
庞进.
龙文化与儒学[J]
.唐都学刊,2017,33(5):114-122.
被引量:3
3
李琳.
东方龙与西方Dragon的比较分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5):1-3.
被引量:1
4
关世杰.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中“龙”与“dragon”的互译问题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J]
.对外大传播,2007,15(10):32-34.
被引量:20
5
师存勋.
论“龙”之西译与“dragon”之汉译策略[J]
.宁夏社会科学,2017(1):236-241.
被引量:9
6
王天润.
中国龙与西方Dragon的比较与翻译问题[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1):6-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黄佶.
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J]
.社会科学,2006(11):161-169.
被引量:38
2
杨春梅.
“龙”和“dragon”——东西方龙的比较及翻译[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94-96.
被引量:8
3
岑运强,沈云芳.
浅谈“龙”与“dragon”的概念及应用[J]
.语文建设,2005(11):54-55.
被引量:5
4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龙文化与民族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
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7
王东.中国龙的新发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2.
8
刘毓庆.龙的文化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庞进.龙起东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0
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共引文献
38
1
张欣.
国内外形象学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兼论文学译介的形象学内涵[J]
.译苑新谭,2020,1(1):92-100.
被引量:4
2
陈庆欣.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理论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J]
.汉字文化,2022(3):150-152.
3
胡兴文,束学军.
跨文化传播中“龙”的翻译及其它[J]
.文教资料,2009(14):47-49.
4
丁立福.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失真及补偿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09(5):97-101.
被引量:8
5
杨娟.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翻译原则[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101-103.
被引量:1
6
翟石磊,魏渊.
文化图腾与国家形象——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国家形象符号化比较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5-119.
被引量:10
7
刘白玉,刘夏青,韩小宁.
文化软实力视野下“龙”的英译创新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43-43.
被引量:5
8
杨国民.
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0):163-165.
被引量:1
9
刘进.
对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研究[J]
.学术界,2010(12):156-163.
被引量:24
10
李贵升.
译名评论:方法与标准[J]
.上海翻译,2011(4):56-6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1
1
吴克炎.
英汉习语的文化误读探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83-586.
被引量:6
2
焉德才.
与“龙”有关的词语及“龙”的文化象征涵蕴[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4):52-56.
被引量:4
3
蔡岚岚.
英汉“龙”文化对比[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4(1):139-143.
被引量:2
4
孙春颖.
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语言文字应用,2006(4):103-110.
被引量:16
5
张英.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
.汉语学习,2006(6):59-65.
被引量:92
6
李丽.
中国传统龙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117-119.
被引量:6
7
李翠娟.
浅析中西方龙图腾文化异同及翻译策略[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3):59-60.
被引量:2
8
刘新成.
文明互动:从文明史到全球史[J]
.历史研究,2013(1):4-10.
被引量:33
9
汪存信,宋昭华,熊文高,屈松生.
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的研制[J]
.物理化学学报,1991,7(5):586-588.
被引量:119
10
秦思.
中国“龙”翻译的文化误读[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9):123-1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辛永训,陈秀荣,王述香,程冰,朱明月.
龙的生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J]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9,8(3):59-66.
2
宋永林.
回顾与省思:2018年中华龙文化研究述评[J]
.地域文化研究,2019,0(6):38-45.
3
汤婷.
误译对文化的影响探析[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12):132-134.
4
孙福婷,许霄山.
新文科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丝绸之路,2024(3):127-134.
5
朱祝新,唐卫红.
中西方“龙”文化对比[J]
.青年文学家,2019,0(23):162-163.
被引量:1
6
谢卓融.
浅析英汉动物词“龙”的差异[J]
.国学(汉斯),2023,11(3):253-25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Melisa Barrueto Castillo,潘飞.
汉语与西班牙语中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21,33(4):324-329.
被引量:1
1
王文艺.
浅谈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J]
.参花(上),2018,0(4):120-120.
2
年家繁.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在颜色词中的反映[J]
.大观(东京文学),2017,0(9):117-117.
3
廖灵专,潘芳清.
汉越动物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比分析——兼谈B1级汉语水平的越南学生汉语成语教学[J]
.现代语文,2018(7):146-150.
被引量:2
4
惠慧.
俄汉语动物词文化内涵差异对比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11X):186-187.
被引量:1
5
惠慧.
俄汉语植物词文化内涵差异对比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0(10X):238-239.
被引量:2
6
王维花,赵开玲,李飞.
浅谈“以读代讲 古文新读”教学模式[J]
.学周刊,2018(36):88-89.
7
余中先.
女士,少女,淑女?还是姑娘,小姐?——谈毕加索的一幅画作的译名[J]
.书城,2018,0(11):81-82.
8
欧其语.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
.信息周刊,2018,0(10):0301-0301.
9
韦铀,黄洪辉.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音乐周发展路径探析[J]
.艺术探索,2018,32(5):124-128.
被引量:6
10
彭丽.
“龙的传人”的幸福瞬间[J]
.新青年(珍情),2018,0(11):40-4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