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傩历来是文人学者关注的文化,尤其近三十年来傩的相关研究成果大量增加,其中大部分的傩研究都是对象化的处理方式,将傩还原为某种逻辑结构或符号。这种研究方式作为一种阐释虽可行,却使傩与当地人生活产生断裂和距离。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傩是正在生发着、变化着,且植根于地方生活序列中的一部分,因此将其割裂并标签化为"活化石"的观点是不恰当的。而人们虽无法说出傩的定义,却通过身体的体验和实践去感知傩,即"敬菩萨"。无论是在每年固定的表演时空,还是日常生活中,敬傩菩萨都是极其重要的。并且群体性与个人性的敬菩萨都体现为一系列的身体动作表述,以及多种知觉感官的联结与相互作用,不过两类敬菩萨对感官的强调不同。正因为当地人是在身体化过程中去认知、实践、表达,因此对傩的阐释就理应采用身体化视角,而不是对象化的研究思路。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69-76,共8页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安徽省2018年度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xbjZD001)
安徽大学百门精品素质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项目编号:ZLTS20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