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方社会生活中的傩及其身体化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傩历来是文人学者关注的文化,尤其近三十年来傩的相关研究成果大量增加,其中大部分的傩研究都是对象化的处理方式,将傩还原为某种逻辑结构或符号。这种研究方式作为一种阐释虽可行,却使傩与当地人生活产生断裂和距离。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傩是正在生发着、变化着,且植根于地方生活序列中的一部分,因此将其割裂并标签化为"活化石"的观点是不恰当的。而人们虽无法说出傩的定义,却通过身体的体验和实践去感知傩,即"敬菩萨"。无论是在每年固定的表演时空,还是日常生活中,敬傩菩萨都是极其重要的。并且群体性与个人性的敬菩萨都体现为一系列的身体动作表述,以及多种知觉感官的联结与相互作用,不过两类敬菩萨对感官的强调不同。正因为当地人是在身体化过程中去认知、实践、表达,因此对傩的阐释就理应采用身体化视角,而不是对象化的研究思路。
作者 李静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69-76,共8页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安徽省2018年度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xbjZD001) 安徽大学百门精品素质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项目编号:ZLTS201524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陈高华.元代的哈剌鲁人[J].西北民族研究,1988(1):145-154. 被引量:17
  • 2汤开健.《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释[J].民族研究,1984(1):69-74. 被引量:10
  • 3达应庾.元代泰不华族源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1991(2):68-70. 被引量:2
  • 4岳麓书社1984年4月出版.《红楼梦》.
  • 5谭麟..《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8,82页..
  • 6.《酉阳杂俎》卷三.,..
  • 7胡道静校注,沈括.梦溪笔谈校证[M]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 8王秋桂.民俗曲艺从书:安徽贵池傩戏剧本选[M].王兆乾,辑校.台北: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5.
  • 9《敦煌变文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 10赵宗福:《历代咏藏诗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共引文献36

同被引文献16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