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被建构的“重要”与“紧急”:稀缺心理机制对微观与宏观决策过程的影响——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被引量:3

Constructed “Important ” and “Emergency ”:The Impact of Scarcity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n Micro and Macro Decision Processes——Comment on 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情景之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稀缺、贫穷和匮乏的现象,有的是物质资源的贫穷,面临的是持久的拮据和生活的艰难。有的是时间和精力的匮乏,而需要解决的事项日渐堆积如山。稀缺可以是资金来源的稀缺,譬如失业问题;可以是社交匮乏、人际交往纽带的稀缺,譬如社交孤独;可以是坚持节食减肥者面对饥饿和热量减少的困扰;也可以是一个团体必须在有限的时间调动有限的资源做出决策面对挑战。作为一个长期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稀缺得到不同学科的积极关注。但有别于其他学科对于稀缺问题发生机制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的领头人、终身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Elder Shafir)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Scarcity-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以下简称《稀缺》)则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心理认知和行为经济学层次对贫困和稀缺形成原因的独特理论解读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体和组织应对稀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
作者 郭亚星 吴莹
出处 《社会发展研究》 2018年第4期228-241,共14页 Journal of Social Developme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126

共引文献492

同被引文献3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