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傣族题材电影《米花之味》在风格上大胆创新,以清新又不乏幽默的表现形式敏锐捕捉到"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全片以诗的逻辑来完成叙事,将明黄色作为视觉语言标识积极参与镜头表意,创新性地使用了主观窥视镜头,丰富了电影的镜语形式,最终实现了剧中人物的心灵救赎,为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打破固有的"民俗-歌舞-景观"程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路径。但在诗歌与叙事两种艺术表现之间频繁跳跃,也使影片整体呈现割裂感,并带来一定的伦理困惑。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91-93,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的藏族题材电影伦理性及传播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8JS4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