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各国都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过乡村衰落的问题,并形成一系列实证可行的解决模式。英国规划先行以点带面。从19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到“二战”期间以大伦敦规划为代表的区域规划,再到“二战”后的新镇建设规划可谓一脉相承。其主旨在于加强小城镇发展,以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性良好的大量小城镇为核心,带动周边乡村地区的发展。其优势在于,令乡村与城镇近在咫尺,人员和资本在城乡间进退自如,乡村地区始终保持经济、文化、社会乃至生态的全维度活力。日本基础先行复兴生境(即生物生活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为解决“农村过疏”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日本政府规划并实施了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别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是其首位要务。在此基础上,资金还被投入到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地域形象营销等各个领域。美国以产促融顺畅过渡。美国于19世纪末开启迅猛的城市化过程,至1920年城市化率过半,至1950年非农劳动力比例已达87%。然而,美国的农村地区并未发生不可逆的衰落,其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至今均不低于都市地区,这主要源自以下几点: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政府引导技术与资金投入;农业与工业、服务业部门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