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取向、范围与策略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语文课程不应是一种“作为事实”的存在,而应是一种“作为关系和过程”的存在。[1]这种关系和过程,处处充盈着教师的课程实践。教师的课程实践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机械忠实的取向,二是盲目创生的取向。[2]机械忠实的实践取向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具体情景和变化,盲目创生的实践取向脱离了课程设计的初衷。无论是机械忠实的取向,还是盲目创生的取向,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当。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当严肃审视语文课程编制者的本来意图,不能跨过边界去创新;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决不能以教材马首是瞻,不加入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教师应当忠于自己的课程价值判断,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创造性地重构教学内容。
作者 李健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X期9-12,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8

  • 1刘国英.阅读教学从课题入手[J].小学语文教学,2004(11):22-22. 被引量:2
  • 2赵汀阳.知识,命运和幸福[J].哲学研究,2001(8):36-41. 被引量:107
  • 3吴康宁.意义的生成与变型:“课程授受”的社会学释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4):51-53. 被引量:21
  • 4黄政杰.课程概念剖析[M].台湾:台湾师大教育研究所季刊(第25辑),1983.157-161.
  • 5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6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 7麦克·扬.未来的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0.
  • 8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 9大卫·阿姆斯特朗.当代课程论[M].陈晓端,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 10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7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