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文课程不应是一种“作为事实”的存在,而应是一种“作为关系和过程”的存在。[1]这种关系和过程,处处充盈着教师的课程实践。教师的课程实践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机械忠实的取向,二是盲目创生的取向。[2]机械忠实的实践取向没有考虑到课程的具体情景和变化,盲目创生的实践取向脱离了课程设计的初衷。无论是机械忠实的取向,还是盲目创生的取向,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当。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当严肃审视语文课程编制者的本来意图,不能跨过边界去创新;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决不能以教材马首是瞻,不加入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教师应当忠于自己的课程价值判断,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创造性地重构教学内容。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X期9-12,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