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期中考试中,有位学生因作弊被发现,可能受到处分而痛哭不已。办公室的老师们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一位教师的观点虽然我不敢完全认同,但也颇有感触,认为有一定道理。他说,如果学生连作弊的念头都没有了,要么就是非常优秀,要么就是不可救药了。记得曾经阅读朋友的微信公众号发送的美文,非常欣赏文章“没有哪个孩子想做坏孩子”的观点,感慨万千。文章通过著名英国女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的小说《想做好孩子》切入,引用故事里的孩子成立“好孩子”协会,想为大家做好事,实际却做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趣事,例如:想捞起落入水中的牛奶瓶,却反而被鳄鱼(其实是罐头)咬了脚的故事,等等。但这些糗事无法抹杀他们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残酷的现实与良好愿望的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了他们想成为好孩子的决心。这对于以结果论英雄的家长和教师应该有很大的启示。这里,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哪个孩子想做坏孩子,以及得到家长和教师信任有多么重要。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期78-79,共2页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