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再探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今社会是平民社会,社会诸多问题也是平民文化过渡发展的结果,因此,对平民社会进行追究十分必要。从意识形态主要话语权主体的不同来考察,可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划分为贵族社会、士人社会、平民社会。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贵族社会的体制保障,制礼作乐是其行为规范。秦以后,没落贵族嬗变为"士"。"士"以"道"为标杆,博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社会定位,或充任于各级政府部门,或不仕为"乡绅",国家意志与乡村日常管理由他们实际操作,形成士人社会。宋朝科举制度开启平民进入管理层的通途,士大夫最终演化成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有血缘、门阀的特质,活在当下,务实、注重短期效益的平民意识更具社会合理性和适应性,整个社会呈现平民特征。
作者 金野 罗丽
出处 《经济师》 2019年第1期245-247,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

  • 1[法]乔治·勒费弗尔.法国革命史[M].顾良,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 2[法]米歇尔·维诺克.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789年风云录[M].侯贵信,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 3[法]托克维尔 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4[法]阿尔贝·索布尔.张芝联译.法国大革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45.

共引文献9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