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陕北唢呐文化保护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陕北唢呐是陕北民间世代相传的一种吹奏音乐。唢呐起源于金元时期,后经改选和发展,被人们称之为“大吹”,明代已被民间劳动人民广泛用之,明代窦氏因祖辈犯了法被贬到绥德当吹鼓手,被称为“龟子”,还要穿官府发的“龟皮”,负责管理全县的鼓吹乐艺人,并为官府中奏乐。直到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北自古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之一,唢呐因碗大发声响亮,吹奏曲目气势恢弘,委婉动听,如泣如斯,与陕北独特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人民群众心理素质以及性格特征非常相吻合,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好而在陕北地区世代相传下来。
出处 《新丝路(下旬)》 2018年第21期148-149,共2页 New Silk Road
基金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陕北唢呐文化保护研究",编号:2017DC098.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