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具有数千年悠久文明史和漫长史学传统的中国,在西方文化强烈刺激和冲击下开始的近代转型,不可能完全抛弃自己的传统而全面倒向西方。《明实录》作为旧史学的典型,在近代与二十四史一样被斥为帝王的家谱,遭受打压和屏弃的威胁。然而,新旧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傅斯年用新的学术观念发现《明实录》具有重视档案等一手史料的科学性时,随即赋予其近代意义。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探寻明清早期关系等问题意识的驱动下,孟森、吴晗等人将目光投向了《明实录》,使它成为研究问题的史料来源,从而赋予了《明实录》新的学术价值。在"新史学"重视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学术理念,以及近现代学术分科重视专业和专题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以后,《明实录》被解构后重构,汇编成民族史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司法、教育、科技、自然灾异等不同类别,以及北京、湖北、山东、四川、浙江、上海、广东、海南等不同地方的史籍。经此改造,《明实录》不再是帝王之家谱,而是一部部专门史、社会史和文化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国史,而成为一部部地方史,从而发挥前所未有的史学价值。
出处
《殷都学刊》
2018年第4期40-49,共10页
Yindu Journal
基金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史学与近代学术转型研究"(16JJD770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