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扶贫小额信贷:理论模型、激励机制与推进思路 被引量:7

Poverty Alleviation Microfinance: Theoretical Model,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Path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存在科层激励与市场激励两种路径。地方政府作为扶贫小额信贷项目主要委托人,追求科层激励、集中决策的社会最优理想状态;商业银行和贫困农户作为项目的主要代理人,追求市场激励、分散决策的预期效用最大目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最优激励安排和有效激励架构,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的社会最优理想状态实质上是一种隐性激励方式,需要建立在科层激励、促进银政内部科层压力传导和改善银政对接贫困农户的"反科层治理"基础之上;分散决策的预期效用最大模式作为一种显性激励安排,在批量扶贫小额贷款项目的激励中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地方政府面临科层激励成本不可控;无风险收益较低导致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不高;无风险收益较高又会导致商业银行努力程度不足;项目风险较大抑制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信息不对称和参与方不努力导致项目风险失控;贫困农户信用风险损害项目可持续发展;难以运用法律手段,导致项目风险市场出清成本高等。为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激励目标要瞄准金融排斥的突出问题,降低参与各方努力成本系数;科层激励要增强项目共识、共商、共建、共享,为集中决策创造条件;激励方向要突出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运用科层激励和政府谈判能力形成向贫困农户利益倾斜的扶贫产业链定价机制;激励安排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各方主体的合作水平和努力程度;要加强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协调配合,实现科层激励的短期效应和市场激励的长期效应的有效叠加。
作者 朱文胜 Zhu Wensheng
出处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87,共14页 South China Fina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97

共引文献169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