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更多的财富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这构成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悖论。对"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历来是东西方传统幸福伦理思想研究的重要视域。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作为同一历史时期西方和东方产生的两大著名思想家,二人的幸福观对当下"幸福悖论"的解决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亚里士多德将幸福看作一种至善和目的,强调以理性精神为指导,追求至善,注重实践,坚守中道,关注友爱,重视城邦幸福与个人幸福的一致性,主张在有节制的、合乎德性的生活中实现幸福。他强调充满整个生命历程的幸福,最终将幸福的获得归于思辨,强调用幸福安置道德。孔子的幸福观则建立在对"道德"的不懈追求上,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与成就看作人生最高理想、最高目标,追求人生的"德福一致",倡导"贫而乐,富而好礼",强调用道德安置幸福。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幸福伦理思想因为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而有一定差别,直接开启了其后两千多年伦理精神重塑的不同致思进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进路成为当代人思考和追求全面幸福生活的基本框架,孔子对道德价值本身的力挺以及对由此而来的自得和受用的阐明则为当代幸福理论之下的道德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2-48,共7页
Academic 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