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元典关键词"力"与文学的关系,经历了从"放逐"到"重塑"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力"与文学的距离是不同的。秦汉时期,"力"作为"劳力"概念出现在文化元典之中,"语德不语力"、"以力制力"的思想以及中国礼乐文化的传统,使得"力"遭到文学的放逐;魏晋以后,"力"开始与其它概念合用,完成对诗文的品评;唐宋以来,"力"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批评术语运用在文学批评当中;至近代则兴起"尚力"的风潮。"力"在文学批评中地位的变化,与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息息相关。"力"区分了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为文学的多元审美提供了基础;"个力"意识的崛起使得作家主体得以凸显,逐渐形成了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群体。对"力"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文学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探讨"力"关键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及语用,可以为中华元典关键词研究提供"历史坐标性"这一新的阐释路径及方法。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12&ZD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