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湿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持续微量泵泵入、人工鼻、人工鼻+持续微量泵泵入3种气道湿化方式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入住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B组、C组分别运用持续微量泵泵入、人工鼻、人工鼻+持续微量泵泵入的气道湿化方式进行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前1d、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采血进行血气分析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监测病人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结果]气管切开后第3天,3组IL-1β、TNF-α、SP-A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C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MMP-9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B组上升显著;在气管切开后第7天和第14天,C组IL-1β、TNF-α水平仍旧比其他两组下降明显,但SP-A蛋白在C组呈上升趋势,其他两组上升趋势不明显,3组MMP-9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而C组显著下调。气管切开后第3天,3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呈上升趋势,C组上升明显(P<0.01);气管切开后第7天,PaO_2与PaO_2/FiO_2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更明显,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CO_2持续上升;气管切开后第14天,PaO_2与PaO_2/FiO_2有所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人工鼻+持续微量泵泵入进行气道湿化,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降低MMP-9的表达水平,维持肺泡的稳定,是较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方式。
出处 《全科护理》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基金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科研资助项目 编号:BYFYHL-201501 BYFYHL-20171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8

共引文献167

同被引文献156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7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