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膜性肾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IgG和补体成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上皮下沉积进而导致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易栓症在内的临床综合征,在1957年由David Jones首次描述[1]。全球,每百万人口约有5-10名患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2]。实体或血液恶性肿瘤、感染或长期服用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和青霉胺等药物可导致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的发生,约占膜性肾病的三分之一。其余70%的病例中,大多数是由于存在特异性自身抗体,通常被描述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或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本文讨论的膜性肾病特指原发性膜性肾病[3]。
作者 魏昕 陈钦开
出处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355-1358,共4页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