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紧贴自身的可能性与当代诗的强度——以姜涛诗歌为考察中心

The Possibility of Keeping Abreast of Oneself and the Intensity of Contemporary Poetry:On Jiang Tao's Poetr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郭沫若开始,中国新诗的写作就存在以一驭多的元话语。这既是一种诗歌写作方式,也标示了新诗诗人发声的位置。姜涛诗歌中同样存在这一元话语,但没有延续元话语背后强大的主体形象,姜涛诗中的主体反而显得游移不定,镶嵌在整个社会结构的内部。姜涛的诗由此也表现出"一切只发生在一首诗里"的特征,深刻地表征了当代诗的社会结构处境。通过在诗中反复寻找和检验发声位置的可靠性,姜涛象征性地找到了"山洞"作为暂时的方案。"山洞"作为诗人自我反复位移的具象空间,透射着诗人的智慧、无奈和诡谲,生产出诗人和知识分子"沉溺于收集"、频繁地介入当代生活的可能性来。而这是一种紧贴自身的可能性,延展了当代诗的政治强度,使其不再需要去向哲学和政治诉求援手,诗与艺术即已自足。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姜涛诗歌的可能性问题,有助于重新衡量当代诗的价值和意义,重新理解当代诗在新诗史上的位置。
作者 李国华 LI Guohua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1期62-69,共8页 JIANGHAN ACADEMIC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

  • 1(德)M.舍勒(MaxScheler)著,刘小枫选.舍勒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
  • 2(法)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著,施康强等.萨特文学论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