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庭系统疾病诸如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常常涉及前庭受损后的代偿、再康复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前庭受损后的代偿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修复(生化、细胞水平)、适应(包括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的大脑皮质水平为主)及习服。不同的前庭疾病前庭代偿的方式不同,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有差异。临床上,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常常存在静态症状和动态症状,与此同时,机体常相应进行静态代偿与动态代偿。其中,(1)静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静态代偿,症状常在数周内消失,代偿较为完全,是脑干水平的前庭核团电活动的再平衡结果;(2)动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动态代偿,皮质通常参与,通过相应的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等方式,形成新的躯体控制模式/策略,其代偿发挥的时间较慢,且代偿不完全。
出处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2期91-93,99,共4页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基金
院级课题资助(No.YN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