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清与"五四"以来的语文运动,从民族国家建构与文化革新的高度对汉语、汉字都提出革新的要求。按照"言文一致"的思路,从中国/西方、古典/现代这样的二元框架出发,诗歌革新就不是止步于白话诗,更进一步是要以拼音文字来书写,才能实现中国诗歌的彻底蜕变。中国知识界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与矛盾,黄遵宪、"新世纪派"主张改良或废弃汉字,到胡适、黎锦熙意见的对立,再到周作人、朱自清、吴世昌等人对拼音文字的拒斥与对汉文诗歌审美特质的重新审视,汉字的文化韵味及其对中国诗歌的意义得以呈现。
出处
《北方论丛》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The Northern Foru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新诗选本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经典化研究"(16BZW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