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症见多端,死亡率极高,后遗症多,复发率高,宜未病先防,因此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现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进展研究,为预防中风发病提供参考。
作者
李哲楠
贾红玲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533-535,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关键词
中风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针灸
针刺
灸法
治未病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25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7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55
同被引文献
18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27
1
卢永屹.
针刺干预中风先兆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0):10-11.
被引量:15
2
史江峰.
醒脑开窍针刺加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21-4422.
被引量:7
3
张磊,程淑红.
针刺对4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11,24(2):68-69.
被引量:7
4
张磊,于学平.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14-16.
被引量:13
5
蒋花,赵霞.
推针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J]
.中医研究,2010,23(10):75-76.
被引量:3
6
俞年塘,韩为,张玲,朱玲玲,王清伟,张国庆,刘白云.
针刺预处理对卒中早期预警的研究[J]
.中国针灸,2013,33(11):980-984.
被引量:24
7
欧阳泠星,潘朝霞,王剑峰,熊同学,汪胤,曾莹莹,向东枚,曾红梅,陈焕新,黄壑霏.
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9):57-58.
被引量:6
8
滕秀英,周志伟.
电项针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13,30(2):80-82.
被引量:22
9
孟庆良,孟凡辉.
头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1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30-730.
被引量:4
10
黄婧,于学平,孙晓伟.
针刺治疗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11-1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57
1
刘霞,李佩芳.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7):74-77.
被引量:5
2
吴北峰,彭艳.
电项针对睡眠剥夺大鼠脑干5-HT5,-HIAA,NE含量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11,39(5):85-87.
被引量:9
3
魏江磊.
中风先兆症候的性别年龄及证型特征考辨[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03-1605.
被引量:16
4
庄礼兴,朱福平.
以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72-6673.
被引量:13
5
叶辉,严江涛,邵娇梅,张帆,洪茂林,汪道文.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958-961.
被引量:32
6
韩仲岩,赵仁亮.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和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6):401-402.
被引量:69
7
俞雁彤.
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1994,13(1):7-8.
被引量:14
8
陈泽斌,邹峰,袁芳,王华.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顶皮质NR2A和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2):79-83.
被引量:23
9
王守春,张昱.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1(6):376-377.
被引量:60
10
韩钟,居贤水,赵粹英,丁菊英.
针灸治疗“未病”初步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45-246.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55
1
陶维.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260例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3):177-177.
2
孙运祥,王幼奇.
中医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探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46-47.
被引量:1
3
王保田.
中医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3):18-19.
4
黄卫强,郑法文.
近年来针灸运用于“治未病”简况[J]
.中医外治杂志,2010,19(4):56-57.
5
姜良铎,赵吉平,付小芳.
国内针灸基础研究2009~2010年学术论文巡礼[J]
.环球中医药,2011,4(2):81-90.
6
覃琴,胡跃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52-53.
被引量:8
7
蒋竞杭,李衡山,谢友明.
髋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
.骨科,2011,2(3):152-153.
被引量:3
8
裴静,马莉,韩锋,高静.
中医脑病外治法的研究概况[J]
.药物评价研究,2011,34(4):301-304.
9
窦蕊,李泽建.
近十年来针灸治未病临床应用概况[J]
.中医文献杂志,2011,29(4):52-54.
被引量:1
10
江小荣,李贤,刘敬旺,覃翠.
中医防治中风先兆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9):643-64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80
1
王志飞,谢颖桢,谢雁鸣,赵德喜,王敏忠,于海青,曹晓岚,李博,编制组.
芪龙胶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4):5287-5290.
被引量:11
2
张斌,雄鹰.
黄芪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68-6969.
被引量:15
3
蒙兰青,廖维靖,杨万同,郑婵娟,江城.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84-86.
被引量:21
4
毕胜,纪树荣,顾越,瓮长水.
运动功能状态量表效度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14-116.
被引量:118
5
杨志新,卞金玲,许军峰,申鹏飞,熊杰,郭家奎,张智龙,李军,石学敏.
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评估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33-36.
被引量:27
6
段春梅,邹飒枫.
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93-95.
被引量:78
7
张通.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被引量:1178
8
尹春丽,王耀伍,王丽英.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3,42(26):3091-3093.
被引量:40
9
赵李琳,刘方.
化痰息风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病案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48-549.
被引量:6
10
王赟芝.
温针灸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09-311.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5
1
吴洲.
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中风的循证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5):145-146.
2
龙夫.
国外新型饮料发展动态[J]
.天然保健品,2000(6):26-27.
被引量:3
3
黄培炜,许金森,林静瑜.
预针灸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优势综述[J]
.中国疗养医学,2020,29(9):925-927.
被引量:6
4
冯恩敏,凌志强,左世国,刘春红,陈楚淘,田浩梅.
基于时间点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0):116-119.
被引量:5
5
卢禹,陈君,冯涛,张岚.
活血经验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及磁共振弥散成像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83-85.
被引量:2
6
王贵双,霍松,彭彦生,张智博.
靳三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先兆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8):911-913.
被引量:1
7
许鹏,温杰,崔友祥,王传尊,刘国华,胡方梅.
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1,42(9):1285-1288.
被引量:11
8
杨伟霞.
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3):136-137.
被引量:6
9
兰谢,余帅江.
温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2,43(7):954-957.
被引量:9
10
张雪.
天麻钩藤饮联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2,37(12):2174-21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张玫,邢栋.
温阳通脉汤对脑梗死恢复期(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12):15-19.
2
肖卫平,贺红燕,郭延林.
浮针疗法结合振动刺激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医证候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11):33-35.
3
郭小云.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预防中风先兆证发生中风转化的价值[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10):12-14.
4
李逢春.
运动针法和醒脑开窍针法对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22(1):46-48.
5
胡晓伟.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9):72-74.
被引量:5
6
阳光英,许培丽.
中风偏瘫患者针灸联合中药熏洗的护理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2023,52(6):337-339.
7
曾小燕.
中药熏洗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2023,52(6):218-220.
8
季蓓佳,纪玉霞,吴珊珊.
芪龙胶囊在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8):45-47.
9
任蓉,李作伟,王蕾.
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10):148-151.
被引量:1
10
刘洁.
针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3):52-55.
1
彭永强.
睡觉流口水不应一“抹”了之[J]
.百姓生活,2019,0(1):70-70.
2
陈坤黄寓,王东.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证的古今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18,40(12):57-59.
被引量:7
3
王媛,秦合伟,刘建东.
血管软化丸联合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痰瘀阻络?)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8,32(12):37-40.
被引量:1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