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人真的是“一盘散沙”吗?——作为社会教育家卢作孚留下的教育启示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代以来,"一盘散沙"是贴在中国人身上的一个极为显著的标签,仅次于"东亚病夫"。其中既有中国人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殖民者对中国人负面形象的夸大与建构。孙中山、梁启超等率先接受了殖民者贴向中国人身上的此种标签并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以图民族之自新与自强。五四运动之后,国人对"一盘散沙"等国民劣根性的承认与批判达到了高潮,中国人开始完全地承认自己"一盘散沙",并积极地谋求革新。卢作孚于1930年代在民生公司开展的现代集团生活训练是最早的社会现代化转型实验,他以卓越的社会教育实践成功地证明了两点:中国人是可以被组织起来的;中国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组织起现代化的社会。因此,民生公司的成功有力地反击中国人先天就是"一盘散沙"的论调。
作者 周森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38-144,共7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7

  • 1高超群.科学管理改革与劳资关系——以申新三厂和民生公司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68-77. 被引量:25
  • 2冉云飞.民生公司职员六十年前的日记(三)[J].书屋,2007(3):69-74. 被引量:3
  • 3渠敬东.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J].社会学研究,1999(1):31-51. 被引量:103
  • 4.《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11卷[C].中华书局,1986年.第265页.
  • 5.《在广州农民联欢会的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10卷[C].中华书局,1986年.第465页.
  • 6.《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5卷[C].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94页.
  • 7.《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5卷[C].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73-374页.
  • 8.《中华革命党总章》[A]..《孙中山全集》:第三卷[C].中华书局,1984年版..
  • 9.《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A]..《孙中山选集》[C].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86页.
  • 10.《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8卷[C].中华书局,1986年.第281、282、281、280-281、281、284页.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5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