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第三人效果”视角出发再议“魔弹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魔弹论"作为流行的大众传播效果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大众媒介的期待与担忧。尽管这一理论未被学界认同,但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从未消失。文章从"第三人效果"理论出发,探讨"魔弹论"之所以产生的心理原因,同时对学者以及公众在对传播效果进行判断时出现的"第三人效果"心理进行反思。
作者
马子涵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1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魔弹论"
"第三人效果"
传播效果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周音孜.
浅议“魔弹论”思想的存在历史及再现可能[J]
.今传媒,2013,21(6):144-145.
被引量:1
2
李华清,王梅芳.
从“魔弹论”看时尚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17(9):67-69.
被引量:2
3
金梦迪.
浅析网络时代“魔弹论”的处境[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8):245-245.
被引量:1
4
余欢.
瘦身广告中的第三人效果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1):232-232.
被引量:1
5
陆子衿.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第三人效应”[J]
.今传媒,2018,26(7):59-60.
被引量:3
6
李策.
婚恋交友类节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第三人效果[J]
.新闻记者,2013(11):68-71.
被引量:1
7
殷子涵.
从“马航事件”的微博报道看新媒体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J]
.视听,2014,0(12):65-66.
被引量:2
8
胡翼青.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9,31(8):38-41.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贺雪飞.
论时尚文化的成因及其话语特征[J]
.当代传播,2007(3):22-25.
被引量:9
2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田青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
3
[美]Daniel J.Czitrom.《美国大众传播思潮:从摩斯到麦克卢汉》,陈世敏译,台湾远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87页.
4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上)》,董乐山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第351页.
5
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8、58页.
6
Paul F. Lazarsfeld, Bernard Berelson&Hazel Gaudet, The People's Choice, p. 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8.
7
Shearon A. Lowery & Melvinl. De Fleur.《传播研究里程碑》,王嵩音译,台湾远流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122页.
8
Shearon A. Lowery, & Melvinl. De Fleur.《传播研究里程碑》,第150、151页.
9
Everett M. Rogers/James W. Dearing.《议程设置的研究:现在它在何处,将走向何方》,常昌富/李依清编选.《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79页.
10
米切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陈安全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序第1页.
共引文献
24
1
陈力丹.
2009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0,32(1):6-11.
被引量:4
2
刘海龙.
传播研究的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J]
.国际新闻界,2010,32(4):29-36.
被引量:6
3
迟晓明,李一行,陈晓一.
“魔弹论”对“被时代”现象的另角度解释[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6):13-14.
被引量:2
4
胡翼青.
对传媒与流言传播关系的再思考--基于“抢盐”与“非典”流言传播的比较[J]
.新闻记者,2011(5):30-33.
被引量:4
5
刘毅.
魔弹效应:从受众视角出发的新解读与再思考——以“伪养生大师”现象为例[J]
.东南传播,2011(9):60-63.
被引量:3
6
马荣丽.
从“魔弹论”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J]
.新闻世界,2012(11):144-145.
被引量:3
7
张洪忠,虞鑫.
媒介建构:中国人对美国的文化认知[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4):25-43.
被引量:4
8
周音孜.
浅议“魔弹论”思想的存在历史及再现可能[J]
.今传媒,2013,21(6):144-145.
被引量:1
9
张平.
论“魔弹论”的消失[J]
.新闻传播,2013(4):128-128.
被引量:1
10
冯林林.
魔弹理论下的受众观[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5):11-12.
被引量:1
1
刘宁.
腐败行为的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J]
.行政与法,2019(3):22-28.
被引量:1
2
赵晓红.
抗战时期中日两国在东南亚的宣传战[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5):100-108.
被引量:1
3
王霞.
“两级传播”理论的三大发现[J]
.传媒论坛,2018,1(12):25-26.
被引量:2
4
石瑞.
自由与责任——读《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启发[J]
.传播力研究,2018,2(26):191-191.
5
焦梦园.
从女性的角度探求爱情世界的内心选择--以《失乐园》为例[J]
.长安学刊,2019,10(1):99-101.
6
张照,刘衔华.
一例伴有幻觉的抑郁症患者的沙盘游戏案例分析[J]
.心理学进展,2018,8(10):1438-1451.
被引量:1
7
王昊阳,林璐璐.
武侠电影的受众分析、文化审视与创作思辨[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37(1):31-38.
被引量:1
8
刘骋.
台湾新新电影中的大陆记忆与符码[J]
.电影文学,2019(1):10-15.
9
尚成.
浅谈矿山救护队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3):125-125.
10
邱俊霞.
从电影本体心理学的角度解析王家卫电影——以《阿飞正传》、《东邪西毒》、《花样年华》、《春光乍泄》为例[J]
.文教资料,2018(35):201-204.
被引量:2
传播与版权
201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