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代篆书创作进入到一个繁荣发展的崭新阶段,无论是风格形式的多元化,还是技法语言的丰富性,乃至审美观念的递进频率,都是空前的。这一切的出现,有篆书自身发展规律的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的影响。首先,篆书是最古老的书体,也是发展演变最多元、自身系统最庞杂、后世取法借鉴资源最丰富的书体。然而,它又是最迟进入文人艺术行列、孑然一隅最久的书体,直到清代乾嘉之际,才随着训诂学的发展而兴盛,但前人的探索领域相对较窄,风格面貌相对单一,这为当代的艺术家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再者,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让当代艺术家的借鉴视野更为广阔,篆书的"后发优势"得以充分施展。第三,国家层面对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视,为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代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在我们为篆书在当代的繁荣发展欣喜不已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一繁荣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否定,造成了国学传承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古文字知识欠缺,成为当代篆书书家创作中的一大障碍。这既影响到参与人群的广泛性,也使当代篆书创作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其次,广泛的借鉴、嫁接、挪用其他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在丰富了篆书创作手段、增强了篆书表现力的同时,也令篆书所特有的"篆籀气息"被严重弱化。再者,受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有些篆书家的探索一味偏激,求新求怪、故意扭曲丑化成为一种"时尚",严重破坏了篆书创作重视经典意识的基本特色和优良传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源于艺术观念在当代的巨变,这种观念的巨变,带动了人们审美诉求、欣赏习惯的巨变。当代的艺术家必须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出处
《书法》
2019年第2期52-61,共10页
Calligraphy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