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邯郸记》在明清时期的演出传播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邯郸记》在明清时期的演出活动,有助于了解其历史渊源,加深对《邯郸记》的艺术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家乐艺人、民间职业艺人和串客等是《邯郸记》演出活动的传播主体,他们有各自的演出场所和服务群体,但他们之间是相互流通而非相互隔离的;传播对象涵盖社会各个阶层,文人群体是其最主要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接受和再传播行为极具代表性和复杂性;传播内容是沟通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桥梁,依据的内容是原本或是改本、采用的形式是全本戏还是折子戏都会影响其演出传播活动。
作者 杨桐 王省民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2,共5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抚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传播视野中"临川四梦"研究(编号:18sk002)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2

  • 1朱家溍.清代的戏曲服饰史料[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4):26-32. 被引量:18
  • 2郑志良.论苏元俊和他的《吕真人黄粱梦境记》[J].艺术百家,2004,20(4):43-47. 被引量:4
  • 3李玫.汤显祖的传奇折子戏在清代宫廷里的演出[J].文艺研究,2002(1):93-103. 被引量:11
  • 4浦江清.《八仙考》[J].清华学报,1936,11(1).
  • 5蒋星煜.《六十种曲评注》序[A].《六十种曲评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9.
  • 6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填词名手",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43页.
  • 7关于《穿戴题纲》的年代,朱家( )先生有两种说法:一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穿戴题纲》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二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见《清代戏曲服饰史料》一文,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四期,收人《故宫退食录》,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这里从后一种说法.
  • 8故宫周刊,1933.
  • 9曹心泉口述 邵茗生笔记.《前清内廷演戏回忆录》[J].剧学月刊,1933,.
  • 10这些戏目名有的同原作,有的为流行的俗名,说明如下(如果折子戏名与原作中出名同便不再列出原作出名):《牡丹亭》:《学堂》即原作第七出《闺塾》,《劝农》即原作第八出,《肃苑》即原作第九出,《游园》、《惊梦》、《堆花》来自原作第十出《惊梦》,《寻梦》即原作第十二出,《写真》即原作第十四出,《冥判》即原作二十三出,《拾画》即原作第二十四出,《叫画》即原作第二十六出《玩真》,《问路》即原作第四十出《仆侦》,《吊打》即原作第五十三出《硬拷》,《圆驾》即原作第五十五出.《邯郸记》:《扫花三醉》即原作第三出《度世》,《邯郸梦》即原作第四出《入梦》,《打番》即原作第十五出《西谍》,《云阳法场》即原作第二十出《死竄》,《仙圆》即原作第三十出《合仙》.《紫箫记》:《灞桥饯别》即原作第二十四出《送别》.《南柯记》:《花报》即原作第二十六出《启寇》,《瑶台》即原作第二十七出《闺警》,《点将》即原作第二十九出《围释》.

共引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