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民视觉与大众图式——大汶口文化陶刻图像发展演变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二十余尊带有刻符的陶器,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引起了一番大讨论,本文对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部分总结。首先对研究历程中出现的文字与符号的辩论进行了历史概念的划分,并提出当下释读所应当具有的两个前提,即可读性与不可读性的可能,以及认为对于史前文明的研究始终是单向释读,而非古今文化在时空上的沟通。
作者
刘军平
李洋
机构地区
大连工业大学
出处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Art Panorama
关键词
大汶口文化
陶尊
文字
图式符号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314.8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2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3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9
1
王吉怀,赵天文,牛瑞红.
论大汶口文化大口尊[J]
.中原文物,2001(2):45-54.
被引量:9
2
徐凤先.
从大汶口符号文字和陶寺观象台探寻中国天文学起源的传说时代[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31(4):373-383.
被引量:11
3
倪志云.
大汶口文化陶尊“文字”的观念内涵与《周易》阴阳哲学的思想渊源[J]
.周易研究,1988(2):49-53.
被引量:4
4
饒宗颐.
大汶口“明神”记号与後代礼制——论远古之日月崇拜[J]
.中国文化,1990(1):78-83.
被引量:7
5
张文.
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试解[J]
.考古与文物,1994(3):73-80.
被引量:12
6
汪宁生.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J]
.考古学报,1981(1):1-44.
被引量:112
7
王恒杰.
从民族学发现的新材料看大汶口文化陶尊的“文字”[J]
.考古,1991(12):1119-1120.
被引量:9
8
于省吾.
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J]
.文物,1973(2):32-35.
被引量:119
9
刘德增.
神秘的大汶口文化刻划符号破译[J]
.文史知识,1995(8):40-45.
被引量:2
10
刘德增.
祈求丰产的祭祀符号——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新解[J]
.民俗研究,2002(4):59-6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92
1
王震中.
试论陶文“■”“■”与“大火”星及火正[J]
.考古与文物,1997(6):30-37.
被引量:11
2
高明.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6):49-62.
被引量:38
3
赵振才.
从民族名称看赫哲族的起源[J]
.求是学刊,1980,7(1):111-118.
被引量:4
4
邵望平.
远古文明的火花——陶尊上的文字[J]
.文物,1978(9):74-76.
被引量:36
5
于省吾.
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J]
.文物,1973(2):32-35.
被引量:119
6
高广仁,邵望平.
史前陶鬶初论[J]
.考古学报,1981(4):427-459.
被引量:40
7
王思礼.
山东安邱景芝镇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J]
.考古学报,1959(4):17-29.
被引量:15
8
任日新.
山东诸城县前寨遗址调查[J]
.文物,1974(1):75-75.
被引量:18
9
盖山林.
内蒙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岩画[J]
.文物,1980(6):1-11.
被引量:14
10
唐兰.
关于江西吴城文化遗址与文字的初步探索[J]
.文物,1975(7):72-76.
被引量:56
共引文献
339
1
李川.
书法本源问题刍议(下)[J]
.艺术学研究,2020,0(1):102-111.
2
韩鼎,崔诗嘉.
早期艺术中的“介”字形纹饰研究[J]
.形象史学,2024(1):37-66.
3
杨宇鲲.
论祝融故事的历史渊源与神话流变[J]
.形象史学,2023(3):113-139.
4
何努.
中国史前与玛雅天象崇拜及历法对比研究[J]
.三代考古,2023(1):335-366.
被引量:1
5
黄亚平.
论“商代陶文”应单独列为一系——兼谈“陶文”与“陶符”的区别原则[J]
.中国文字学报,2022(1):21-32.
6
左长缨,赵志刚.
试论蚩尤历史传说中的宗教背景[J]
.民族艺林,2020(2):64-74.
7
陶曲勇.
字以通神——有关史前汉字的宗教性因素考察[J]
.基督教文化学刊,2020(1):91-116.
被引量:1
8
胡义成.
凤翔水沟遗址应即最早“炎帝都邑”(二)——兼论炎黄并无战事[J]
.宝鸡社会科学,2020,0(2):40-46.
被引量:1
9
赵小刚.
汉字动态构形,六书指事为首[J]
.中国文字学报,2021(1):50-55.
10
朱建军.
对彝文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24-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家治,张志刚,邓泽群,梁宝鎏.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研究——兼论中国陶器起源[J]
.考古,1996(5):83-91.
被引量:16
2
陈国庆.
红山文化研究[J]
.华夏考古,2008(3):73-80.
被引量:24
3
张星德.
陶器视角下的多谱系文化角逐与红山文明的形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1):29-34.
被引量:2
4
李欣航.
齐地史前文化进程[J]
.中华文化论坛,2015(9):80-84.
被引量:1
5
卢洁,熊明.
湖湘传统文化艺术符号设计研究[J]
.求索,2015(10):184-188.
被引量:10
6
戴艳.
传统图案再设计方法探析:以武强年画“六子争头”为例[J]
.装饰,2016(12):124-125.
被引量:5
7
张翠敏.
红山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陶器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1):46-51.
被引量:4
8
周星,陈春.
民俗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
.包装工程,2017,38(22):284-286.
被引量:7
9
何方.
中国传统图形再设计方法研究[J]
.艺术百家,2018,34(3):177-183.
被引量:21
10
滕海键.
红山文化陶器[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11-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李少晨,朱宏轩.
大汶口彩陶纹饰的美学特征及设计观念研究[J]
.包装工程,2020,41(14):355-362.
被引量:2
2
吕富强,苏苹苹.
物惟求新视域下红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下的陶器[J]
.陶瓷,2022(11):107-1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郝澎,郜红合,刘兆龙.
基于形状文法的大汶口彩陶纹样创新设计应用[J]
.包装工程,2023,44(S01):474-479.
被引量:11
2
宗立成,王娜娜.
早期中国彩陶设计文化研究[J]
.中国陶瓷,2022,58(7):94-100.
被引量:3
3
张琰.
2022年泰山文化研究综述[J]
.泰山学院学报,2023,45(6):16-24.
1
斯舜威.
平闲堂书学咀华(三)[J]
.书法,2006(11):43-44.
2
胡易容.
多模态符号认知维度下的图像谱系考察——对米切尔图像谱系的一种拓展[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0(6):3-12.
被引量:2
3
叶锋.
涂鸦艺术的图式审美与视觉传达表达[J]
.艺术品鉴,2018(12Z):50-51.
4
中国文物信息网(来源).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发现大汶口至龙山文化遗迹[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23):33-33.
5
肖迪,杨立新.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历史演变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
.现代园艺,2019,42(3):134-136.
6
姜亚鹏,谭兴梅.
西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重心演变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61-68.
被引量:2
7
张天弓.
中国书法史大事年表(六)[J]
.书法,2011,0(3):78-79.
8
顾烨.
欲窥诗词美,俯仰补空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补白策略例谈[J]
.华夏教师,2019,0(3):38-38.
被引量:4
9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卢素文,张长虹,乔虹,宋耀春.
青海玉树勒巴沟古秀泽玛佛教摩崖造像调查简报[J]
.藏学学刊,2017(1):63-94.
被引量:13
10
南天,马明.
内蒙古沿黄地区东部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毕克齐镇腊铺村为例[J]
.四川水泥,2019(1):350-350.
被引量:1
美术大观
201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