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的发现与“价值”的自主生成——现代性变革的中国逻辑及其意义

The Discovery of “Society” and the Autonomous Generation of “Value”——Chinese Logic of Modernity Change and Its Significa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社会40年的体制变革与全面改革开放实践,始终围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展开。正是在这一过程之中,中国社会、中国民众关于全新的市场化体制的价值思维智慧,才获得了直接的现实场域和稳固、可靠的根基。"价值与世界"之"社会"本位的思考逻辑的确立,奠定了中国政府、中国社会顺应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之需要,以共同体的立场,倡导、践行"和谐世界""美丽中国""一带一路""新发展理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等全新的价值性生存方略的基调。其所表征的,是中国政府、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知识界立足文明新形态创制的高度,努力矫正现代性文化观念强势支配着的弱肉强食世界之种种非公正和非美好现实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作者 袁祖社 Yuan Zushe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1,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五大理念的制度实践与美好生活的价值逻辑"(2016ZDC008)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71

  • 1沈原.社会的生产[J].社会,2007,27(2):170-191. 被引量:89
  • 2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23页.
  • 3滕尼斯.1999,《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4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9页.
  • 5阿格.2008,《中欧的公民身份与公民社会》,载斯廷博根编.《公民身份的条件》,郭台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6C.泰勒.2006,《市民社会的模式》,载邓正来,J.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7D.贝尔.2002,《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李琨译,北京:三联书店.
  • 8恩格斯.197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9弗雷泽,戈登.2008,《公民权利反对社会权利?》,载斯廷博根编.《公民身份的条件》,郭台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10汉森.2004,《历史、政治与公民权:阿伦特传》,刘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