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
2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and Memory:The Case Study of SaErHo Ritual of Tujia Ethnic Minor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之辩由来已久,它是社会记忆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民族志资料反映出,二者的形成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文字历史和身体操演传达的社会记忆,都是人的身体实践的产物,共享了有关过去的意象。其中,历史成为土家族人社会记忆的参考文本,重塑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形貌。
作者
胡觅
Hu Mi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1期98-107,共10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历史重构
文字历史
社会记忆
身体操演
撒叶儿嗬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3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李技文.
(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5):25-30.
被引量:17
2
田玉成,刘光菊.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土家撒叶儿嗬[J]
.民族大家庭,2006,0(1):22-2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王明珂.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
.历史研究,2001(5):136-147.
被引量:504
2
李达梁.
符号、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J]
.读书,2001(5):104-107.
被引量:17
3
万建中.
民间传说的虚构与真实[J]
.民族艺术,2005(3):71-75.
被引量:29
4
明跃玲.
族群认同与互动:兼论苗族瓦乡人的族群意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3):5-9.
被引量:7
5
钟年.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族群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6
(美)保罗·唐纳顿著,纳日碧力戈.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
马成俊.
基于历史记忆的文化生产与族群建构[J]
.青海民族研究,2008(1):1-5.
被引量:15
8
张原,曾穷石,覃慧宁,赵书彬,王明珂.
反思历史与关怀现实的学者--历史学家王明珂专访[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45-55.
被引量:3
9
肖青.
口头叙事与村名之争:一个村寨历史记忆的建构——以云南石林彝族撒尼村寨月湖村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2008(1):53-61.
被引量:6
10
龙初凡.
飒爽英姿“古戎装”红弓白箭“射太阳”——家服饰文化内涵考[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0(5):27-30.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8
1
戴小明,盛义龙,刘木球.
民族识别与法律认定——以(亻革)家人认定个案为研究样本[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78-88.
被引量:8
2
王灿,李技文.
近十年我国族群认同与历史记忆研究综述[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23-26.
被引量:6
3
李技文,王灿.
我国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4-79.
被引量:3
4
郑连斌,李咏兰,冯晨露,荣文国,齐晓琳,倪晓璐.
革家成年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J]
.解剖学报,2013,44(5):699-706.
被引量:10
5
冯晨露,李咏兰,郑连斌,荣文国,齐晓琳,倪晓璐.
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4):120-125.
被引量:5
6
李咏兰,郑连斌,冯晨露,齐晓琳,荣文国.
革家人5项舌运动类型的群体遗传学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3):408-413.
被引量:10
7
李咏兰,郑连斌,冯晨露,荣文国,齐晓琳,倪晓璐.
家人的体质特征[J]
.人类学学报,2015,34(2):234-244.
被引量:10
8
吴晗,李星明,李家成,余意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DLC”与“PA”模式探析——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36(11):59-62.
9
包金萍,李咏兰,郑连斌.
贵州家人的体型[J]
.人类学学报,2017,36(3):380-387.
被引量:1
10
哈依沙尔.卡德尔汗.
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以新疆青河县哈萨克族克烈部分支阿巴克克烈部落为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20-2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9
1
张晓萍,李鑫.
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J]
.学术探索,2010(6):105-109.
被引量:68
2
桂胜,孙仲勇,李向振.
文化空间再造与少数民族“非遗扶贫”的路径探析——基于鄂西恩施市的田野考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1):29-35.
被引量:36
3
刘铁梁.
个人叙事与交流式民俗志:关于实践民俗学的一些思考[J]
.民俗研究,2019(1):5-13.
被引量:44
4
张士闪.
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J]
.民俗研究,2019(1):14-27.
被引量:43
5
萧放,鞠熙.
实践民俗学:从理论到乡村研究[J]
.民俗研究,2019(1):28-42.
被引量:22
6
李向振.
重回叙事传统:当代民俗研究的生活实践转向[J]
.民俗研究,2019(1):43-57.
被引量:25
7
张琼洁.
从“存在是什么”到“如何存在”:对中国民间故事价值研究的理论反思[J]
.民俗研究,2019(1):58-66.
被引量:8
8
詹娜.
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以辽宁满族民间叙事与区域史的建构为例[J]
.民俗研究,2019(1):79-90.
被引量:6
9
张娅妮.
脱“俗”求“艺”:现代舞台化背景下传统秧歌的民俗因素分析[J]
.民俗研究,2019(1):106-112.
被引量:10
10
徐赣丽.
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以上海田子坊为例[J]
.民俗研究,2019(1):122-13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林继富,谭萌.
反思、自省与朝向生活——2019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2):115-132.
被引量:2
2
范建华,李有文.
从仪式到非遗:石首跳三鼓文化传承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3):32-3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继富,谭萌.
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2020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13(4):89-108.
被引量:1
2
赵俊明,DIANA BINTI MOHAMAD.
胶东半岛海洋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螺旋耦合”研究[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1):44-49.
被引量:1
1
葛亚夫.
人是一粒行走的粮食[J]
.课外语文,2019,0(8):78-79.
2
邹梦云.
双重阉割的民族——解读新加坡戏剧《郑和的后代》的文化创伤操演[J]
.艺术科技,2018,31(7):123-123.
3
李晓霞,徐义红.
记忆筛选与历史重构——日本女性作家的战争叙事[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2):122-127.
被引量:1
4
于志海,刘晓辉,刘晓柱,黄名正,韩铭海,龚勋,谢小林,杨琴,姜晓琳,王茂胜,唐维媛.
张家界土家族利用八月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4):51-53.
被引量:1
5
任林洁.
“九一”记者节:“成名的想象”与报界共同体的启蒙[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20):59-60.
6
田湉.
身体“不纯”——当代舞蹈剧场中的身体实践[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6):36-42.
被引量:3
7
万云青,聂磊.
土家族织锦纹样的织造与审美[J]
.美术观察,2018(11):135-136.
被引量:4
8
朱坤,李政洪,吴伟,张泽文,郭振华.
武陵民族走廊土家族土司武术文化研究[J]
.武术研究,2019,4(3):37-40.
9
卢素玉.
土家“赶年”忙[J]
.作文通讯,2019,0(1):68-68.
10
胡觅.
土家族女性的口传形象、身体记忆与文化隐喻——以鄂西长阳县为例[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2):146-152.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