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针灸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褐斑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正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逐年上升。针灸治疗黄褐斑,疗效肯定,不忘初心、回归经典,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探索针灸治疗黄褐斑的过程中,将古典针灸现代化,在针刺操作及理论挖掘上都有进一步感悟,故特归纳总结,以兹学习。
作者
黄曾
文明霞
余曾芳
郝晓婷
陈琴
熊炜
周建伟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
出处
《四川中医》
2019年第3期210-212,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黄褐斑
古典针灸
理论
创新
综述
分类号
R246.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758.4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4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405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1
1
无.
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2015)[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8):529-532.
被引量:119
2
俞洁,陆小连,莫晓枫.
对穴为主在黄褐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15,44(5):56-57.
被引量:2
3
黄琼,谢福丽,李铮,罗玳红.
火针在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1):35-38.
被引量:12
4
吴明娟,徐春梅,郑祖艳.
透穴刺法治疗35例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学,2012,36(12):888-889.
被引量:4
5
叶世龙.
黄褐斑病因病机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806-3808.
被引量:29
6
冯蕙裳,蔡玲玲,杨柳,姜玉,宋利梅,张丰川.
浅析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J]
.环球中医药,2015,8(7):830-832.
被引量:21
7
于学平,吴明娟,李淑云.
疏肝祛瘀针刺法治疗黄褐斑45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76-77.
被引量:4
8
杨煜.
针灸配合耳部放血治疗黄褐斑40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4-234.
被引量:3
9
莫励敏.
面部刮痧结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黄褐斑3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6,24(5):36-36.
被引量:7
10
沈丹丹,喻治达,王万春.
经络理论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179-318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44
1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312
2
张素洁.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6):663-663.
被引量:28
3
陈勇,曲剑华,陈彤云.
陈彤云对黄褐斑的辨证论治[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99-100.
被引量:29
4
植兰英,陈日兰.
耳穴注射治疗黄褐斑92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22-22.
被引量:11
5
汤叔良.
姚寓晨诊治妇女面部黄褐斑的经验[J]
.中医杂志,1993,34(1):14-16.
被引量:7
6
齐会英,丛春雨.
丛春雨老师治疗黄褐斑经验[J]
.甘肃中医,2005,18(8):17-18.
被引量:15
7
李殿宁,许志泉,李玉堂,姜文方.
背部的显微解剖与背俞穴结构关系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88-90.
被引量:23
8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彭悦,魏正岫.
“面口合谷收”的红外热像图验证[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1):31-34.
被引量:26
9
王景,李永丽.
丹参片治疗面部黄褐斑48例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5):40-40.
被引量:5
10
胡津丽,傅海扬,蒋彩云.
美容针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31例[J]
.中国针灸,2005,25(10):698-698.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405
1
严淑贤.
皮肤屏障和黄褐斑[J]
.皮肤科学通报,2022,39(5):430-434.
被引量:2
2
杨峥茹,王彦瑾,郭静.
从时间医学角度探析黄褐斑的治疗现状[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2):203-206.
被引量:2
3
林鑫,崔景庆.
调Q 1064 nm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8):84-86.
被引量:1
4
邓予新,孙鼎,茅建春.
腹部新穴指(趾)风湿点为主治疗风湿免疫病症举隅——腹针全息理论的临床应用[J]
.四川中医,2022,40(1):23-26.
被引量:1
5
杨永江,盘雪娇,李一鹤,刘蕾.
耳穴配合针刺对心虚胆怯型不寐患者的效果观察[J]
.名医,2020(11):34-35.
被引量:2
6
杨雪圆,蔡宛灵,闫小宁.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黄褐斑的防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10):870-875.
被引量:8
7
蒋雨薇,梁文,陈瑞,方蔷,晏洪波.
氨甲环酸皮内注射对黄褐斑疗效的meta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0(7):505-510.
被引量:1
8
杨玉萍,林超岱,黄子恩.
腹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134-135.
9
王乐,刘琪,马亚琴.
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7):96-97.
被引量:3
10
黄诗云,段渠,关娜娜,唐颖,黄真.
基于"久病入络"治疗女性难治性黄褐斑经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247-247.
同被引文献
52
1
林法财.
基于经络学说的五音疗疾机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65-468.
被引量:28
2
靳琦,王琦.
中医“治未病”说略[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725-728.
被引量:60
3
张玉苹.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7):443-445.
被引量:24
4
黄凤,荣培晶,王宏才,孟宏,朱兵.
耳甲迷走神经刺激干预35例糖耐量受损患者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185-2186.
被引量:23
5
张明,李丽琼,吴志明,李鹏,吴艳霞.
黄褐斑中医证候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10-13.
被引量:9
6
张焱.
试论《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360-361.
被引量:11
7
张军英,张金芳,吴娅,李领娥.
音乐疗法辅助面部刮痧治疗黄褐斑30例[J]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88-88.
被引量:5
8
俞若熙,张惠敏,郑燕飞,张慧丽,王琦.
浅谈王琦治疗黄褐斑经验与思路[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9):1781-1783.
被引量:10
9
潘秋平,张晓利,段晓华.
《黄帝内经》与《淮南子》养生思想比较[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2):295-297.
被引量:3
10
叶世龙.
黄褐斑病因病机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806-3808.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3
1
田雨,张卫东.
局部围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6):249-250.
被引量:2
2
杨雪圆,蔡宛灵,闫小宁.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黄褐斑的防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10):870-875.
被引量:8
3
蔡东华,韩永春,戴亚兰,曾雅云.
针刺联合自制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的安全性及对患者MASI评分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0):111-11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林宝珍,陈芳.
雷火灸、针刺结合治疗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皮损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影响[J]
.中国医疗美容,2020,10(11):86-90.
被引量:5
2
刘拥军,赵伊宁,李妍.
黄褐斑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6):15-17.
被引量:4
3
毛娟娟.
疏肝化斑汤联合水光针注射治疗黄褐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评价[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21):29-31.
被引量:1
4
周澜华,吕美豫,夏立营.
黄褐斑中医辨证保健及综合干预策略[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9):5039-5042.
被引量:3
5
唐红利,许春英.
益气活血祛斑汤联合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1):150-153.
6
张媛婷,蔡虎志,别明珂,朱智显,陈新宇.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围绝经期失眠防治[J]
.陕西中医,2023,44(1):84-87.
被引量:6
7
于刚,董颖,郭静微.
自拟疏肝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皙毓黄褐斑贴敷料治疗黄褐斑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3,35(6):116-118.
8
董真齐,陈仔颖,王小红,陈捷.
“治未病”理论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防治中的运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5):181-184.
被引量:2
9
宋鑫,于叶.
从治未病思想探讨特应性皮炎的防治[J]
.光明中医,2023,38(17):3485-3486.
10
王小芳.
针刺联合自制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
.健康之家,2023(19):102-104.
1
徐天成,李诗园,徐先红,卢梦叶,张竞心,孙文渊,张泓鑫,宋思源,顾继昱,孙建华.
基于穴-症关系的经脉拓扑模型定量研究[J]
.中国针灸,2017,37(11):1229-1232.
被引量:12
2
陈紫燕.
患者隐私权保护与病历管理的立法建议[J]
.法制博览,2017(10):257-257.
3
许小东.
尊重城市 回归经典——中广核大厦设计回顾[J]
.建筑学报,2019(3):73-74.
被引量:1
4
王宁,崔媛媛.
“垃圾快餐”式阅读是时候喊“停”——漫谈青少年的经典文学阅读[J]
.语文教学之友,2019,38(3):3-5.
5
刘跃进.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四十年[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1):120-127.
被引量:15
6
王治国,付跃.
“一带一路”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从《〈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谈起[J]
.民族翻译,2018(3):79-85.
被引量:2
7
尹涛,马培宏,何昭璇,邱科,曾芳.
基于任务态功能磁共振设计的针刺效应文献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2):1739-1742.
被引量:2
8
冯华.
“经文辨读”视角下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与理雅各《论语》译本中“天”的英译[J]
.语言教育,2019(1):40-45.
被引量:2
9
刘慧慧,刘嘉羿,彭美玉,黎玉辉,李春桥.
针刺对气道重塑小鼠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38(11):1372-1377.
被引量:18
10
李静,高海清.
基于PSR与AHP理论的扶贫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
.榆林学院学报,2019,29(1):42-46.
被引量:1
四川中医
201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