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地质条件之崇险,早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生动记载(图1)。三峡工程建设后,水库蓄水形成长约5300千米的库岸,现已查出的滑坡达5000多处,地质灾害风险更加凸显[1-2]。比较典型的如2008年11月23日发生的巫峡上游的龚家方崩塌,产生高达32 m的涌浪灾害[1];2015年6月24日发生在大宁河口对岸的红岩子崩滑,产生5 ~ 6 m的涌浪;巫峡段2008年以来一直持续发生变形破坏的马鞍子斜坡[2]等等。认识这些灾害的特征并学会预防非常重要。
出处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8年第4期360-365,共6页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outh China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三峡工程后续工作项目<三峡库区滑坡涌浪灾害与预警研究>(编号:0001212018CC60003)
<群测群防建设和预警分析指导>(编号:0001212012AC5003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