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魏晋六朝玄谈中的易学
被引量:
2
The Study of Yi in Xuan Tan in Wei, Jin and Six Dynasties Perio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易》之占卜显露入世的变革意识,《易传》更是提高了道德礼制的神圣性,故而和老庄思想相悖。至少从孔子起,《易》为六经之首,易学成为儒家根本之学。王弼进一步将儒家义理充实在《易》注中,为历来公认。魏晋六朝《易》被列入"三玄"之中,促成了清谈的热烈,从而将"自然"和"名教"搭接起来,构成了儒学的时代特色。
作者
严耀中
Yan Yaozhong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4,共9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魏晋六朝
易学
王弼注
三玄
自然与名教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聂清.
马克思宗教艺术观的多维视野[J]
.世界宗教研究,2018(3):1-7.
被引量:1
2
吕宗力.
谶纬与曹魏的政治与文化[J]
.许昌学院学报,2018,37(3):13-24.
被引量:1
3
萧萐父.
人文易与民族魂[J]
.中国文化,1991(2):12-1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虞万里.
“洛”、“雒”异文与汉魏二朝之五行忌避[J]
.社会科学,2014(6):136-145.
被引量:5
2
杨英.
曹魏“改正朔、易服色”考[J]
.史学月刊,2015(10):47-59.
被引量:13
3
楼劲.
魏晋以来的“禅让革命”及其思想背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3):1-15.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12
1
张宗艳.
从后现代的维度看康德的理性幸福[J]
.社会科学战线,2010(7):31-34.
被引量:1
2
王鑫.
王弼易学新证[J]
.中国哲学史,2016(4):17-29.
被引量:2
3
邬国平.
钟嵘《诗品》论郭璞与玄言诗风[J]
.许昌学院学报,2019,38(4):34-40.
被引量:2
4
杨顺利.
阿多诺论艺术作品的真值条件——从审美敏感到政治意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8):79-83.
被引量:3
5
臧要科.
王弼哲学溯源——以经典诠释为中心[J]
.中州学刊,2019(9):110-116.
被引量:1
6
董春.
王弼易学的经学前见与义理新意[J]
.周易研究,2019,0(5):73-80.
被引量:5
7
刘雅萌.
从汉易义理言说传统到王弼注义理的生成[J]
.周易研究,2020(5):45-55.
被引量:2
8
毕聪正,王才勇.
审美理念与审美标志——康德论艺术作品对理性理念的展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0):186-193.
被引量:5
9
严耀中.
试释“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以阐述儒学影响为主线[J]
.文史哲,2022(3):75-84.
被引量:2
10
劉雅萌.
從“注”體興起看王弼《周易注》的注釋特色[J]
.古典文献研究,2015(2):128-14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严耀中.
论中古时期的玄理诗[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1(1):1-18.
2
王欣璐.
从《周易略例》看王弼对儒学思想的会通[J]
.理论界,2022(7):24-29.
1
鲍鹏山.
人在江湖[J]
.新校园(文化大观),2018,0(8):4-6.
2
张舜清,时万祥.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9(1):94-99.
被引量:1
3
张梅.
《须溪词》魏晋六朝典故运用的心理探因[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1):39-47.
4
张克宾.
论《易》哲学中“复”的观念及其思想意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19(4):27-33.
被引量:6
5
张子荷.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现代交际,2019(5):219-220.
6
黄西蒙.
大变局中更需要改革定力[J]
.南风窗,2019,0(7):10-10.
7
王慕飞.
雨洗东坡月色清——浅议苏轼禅诗中的人生智慧[J]
.世界宗教文化,2019(2):128-133.
8
马丁,李怡楠.
“漫步在古典中华与当代中国之间”--波兰汉学家、中波文化交流的使者马丁访谈录[J]
.国际汉学,2018,0(4):19-24.
被引量:1
9
李有光.
中国诗学审美主义多元解释方式及其成因研究[J]
.中文论坛,2018,0(2):120-136.
10
潘之.
西晋“两潘”之潘岳的诗文思想[J]
.中国民族博览,2019(3):112-116.
社会科学战线
201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