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其特点为异位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灶,病灶偶可见直径≤5mm的微小囊腔,但当存在较大的充满异位内膜组织和血性液体的囊腔时,称为囊性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病囊肿或囊性子宫腺肌瘤。1990年Parulekar报道了第1例囊性子宫腺肌病,至今陆续见诸报道。该人群往往以药物难控制的严重痛经为主要表现,临床易误诊为女性梗阻型生殖道畸形、子宫肌瘤变性,因误诊延误治疗可致青少年及青年女性生活质量和孕育潜能受到严重影响[1]。本文旨在对囊性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特点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提供该病诊治的参考依据。
作者
王志莲
王文静
郝敏
WANG Zhi-lian;WANG Wen-jing;HAOMin
出处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4期24-2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