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文化传统中包含了重智与反智的两种思想倾向,而后者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宋明之际,陆王心学学者的思想与著述中表现出明显的反智识现象。他们普遍重视涵养心性,而对经验知识的探求有所忽视。明代初期,一些儒者对宋元以来的"道问学"传统提出了质疑,并强调了学宗自然、舍繁就约的为学路径。阳明心学兴起之后,"无善无恶"与"一切现成"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本质上是自然意识的深化。心学的严重"自然化"使明代的反智识主义得到了发展,以致很多儒者将古人所传的经典、知识当作糟粕,而一切经籍文字只不过是良知的注脚。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古印度吠檀多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17AZX0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