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修辞视角下对《红字》语言特点的赏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红字》作品中,霍桑广泛应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对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细致的描写,以细腻的笔墨勾勒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红字》语言特点时,着重对该作品中使用的比喻、排比、反复、反问以及象征等手法进行较为具体分析,把作品中众多人物的心理像剥笋一样层层揭示在广大读者的面前,以期理解作家深寓其中的思想内涵。
作者
陈丽芳
机构地区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5-67,共3页
基金
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修辞学转向’背景下的修辞接受方法研究"(JAS170449)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修辞
赏析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郭晓敏.
语言学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特点——以《红字》为例[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5):112-113.
被引量:4
2
王家和.
《红字》的叙事距离[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98-103.
被引量:7
3
张利华.
语言学视角下对《红字》语言特点的赏析[J]
.语文建设,2014,0(06Z):43-44.
被引量:4
4
许海兰.
文体学视角下对《红字》中否定语言艺术的解读[J]
.语文建设,2014,0(08Z):43-4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曾方.
《红字》序言与小说的艺术特点[J]
.外国文学评论,1994(4):29-32.
被引量:8
2
潘志明.
罗曼司:《红字》的外在叙事策略[J]
.外国文学评论,2006(4):67-77.
被引量:6
3
D. A. Russell, Michael Winterbottom (Eds). Classical Liter- ary Criticism, Oxford World's Classics [ M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Jakob Lothe. Narrative in Fiction and Fiction: An Introduction [ M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5
Wayne C Booth.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 M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6
Viktor Shklovesky. Art as Technique Literay Theory : An Anthol- ogy [ M ]. Malden. MA : Blackwell Pub, 2004.
7
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 M ]. New York: Airraont Publishing Co. , Inc.
8
Marcus Cunlife. American Literature to 1900 [ M ]. Glasgow: Sphere Reference, 1986.
9
Raymond W. Gibbs, Herbert L. Colston. Iron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A Cognitive Science Reader [ M ].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7.
10
D. C. Muecke. The Compass of Iwny [ M]. London: Methuen, 1969,.
共引文献
12
1
彭希艳.
《红字》的叙事策略解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9):135-137.
被引量:1
2
李瑞玲.
《红字》的叙事魅力与意义解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9):160-162.
3
谭明华.
《红字》的叙事特点解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13-15.
被引量:1
4
郭晓敏.
语言学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特点——以《红字》为例[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5):112-113.
被引量:4
5
徐未芳.
从语言学视角看《红字》的写作语言特点[J]
.菏泽学院学报,2019,41(1):34-37.
6
宋悦,孙会军.
从叙事文体学视角看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英译本[J]
.外语研究,2020,37(6):79-83.
被引量:6
7
米文文.
流变、交错与打破:《晚熟的人》虚实叙事艺术新探[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3,41(6):74-81.
被引量:1
8
温静.
基于语言学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以《红字》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4(11):226-228.
9
李栎.
基于语言学视角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评论——以《红字》为例[J]
.海外英语,2016(24):203-204.
被引量:5
10
陈晨.
从乔伊斯《尤利西斯》看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3):36-3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5
1
菁菁.
《红字》中霍桑矛盾的女性观探究[J]
.北极光,2019,0(7):4-5.
被引量:1
2
成程.
《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性格特征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7):74-75.
被引量:1
3
毛丽巍.
霍桑《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解读[J]
.校园英语,2019,0(47):254-254.
被引量:1
4
诸葛晓初,吴世雄.
人性与信仰的张力--《红字》中丁梅斯代尔救赎历程的认知阐释[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31(3):5-14.
被引量:5
5
黄美娜.
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及语境运用[J]
.西部学刊,2020(14):149-1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胡艳.
基于语言学视角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评论——以《红字》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4):125-12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郭敏敏.
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特点探讨[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79-81.
被引量:7
2
江虹.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价值冲突与个人选择--以《红字》为例[J]
.黑河学院学报,2022,13(6):114-116.
被引量:1
3
刘淑奇.
《红字》的语言特点及人名解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11):139-141.
4
周艳.
野玫魂的生机与生存:《红字》中的爱情悲剧探赜[J]
.黑河学院学报,2024,15(1):139-141.
5
温静.
基于语言学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以《红字》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4(11):226-228.
1
陶楚歌.
孔子“辞达而已”新论[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3):129-134.
2
安敏.
试析欧阳黔森《断河》里的史诗叙事[J]
.艺术评鉴,2019,0(9):173-175.
被引量:1
3
曾攀.
广西中篇小说70年述评[J]
.河池学院学报,2019,39(1):1-7.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