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雷雨》的风化、通俗和现实——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不同接受群体的“众声喧哗”

The decency,popularization and reality of the Thunderstor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既尊重研究者对文本的艺术分析、理论提升和逻辑整合,又照顾到观众的观摩感受,《雷雨》的文学史定位才能适度以至准确。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秉持"风化"观念的观众和坚守复古立场的官方,或指责周萍与蘩漪、周萍与四凤的不伦之恋败坏道德,或因此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禁演;市民阶层则激赏《雷雨》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文学评论家主要着眼于剧作与现实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雷雨》在暴露大家庭的罪恶、具有极其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存在着意识不明确、缺乏正确世界观的指引,以及现实主义不彻底等瑕疵。1949年以后《雷雨》的文学史书写,存在着倚重理性分析而忽视观摩感受的遗憾。
作者 刘方政 徐颖 Liu Fangzheng;Xu Ying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5,共7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9

  • 1曹禺.《雷雨的写作》,《曹禺全集》(五),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 2《雷雨·序》,《曾禺全集》第1卷第2、4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 3《日出·跋》,《曹禺全集》第5卷第28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 4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1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 5王尔德.《谎言的衰朽》,赵澧,许可安主编.《唯美主义》第13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6《恶之花》正版序言,引自《<恶之花·巴黎的忧郁>译本序》第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 7《1846年的沙龙·译本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8《灵魂的石头》,《倾听雷雨-曹禺纪念集》第24页、第2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 9《原野》,《曹禺文集》第一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12月.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