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以来,语言文字不仅被认为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认知世界的方式,对一种语言文字的借用转化意味着吸收一种新的认知图景和知识体系。该书通过对晚清《圣经》中译本的研究认为,《圣经》是中国历史上翻译版本最多、汉语言文字形式最多、拥有白话和文言两种语体、最多汉语方言汉字和罗马字、最多少数民族文字的书籍。《圣经》中译本至少产生了三方面影响:1.影响晚清汉语语言变迁,成为改革传统汉语的域外动力和方式的最重要来源。《圣经》中译本的语序、词汇、思想与中国语言文化的融合、教会方言罗马字、白话文的自觉采纳、汉语拼音的提出和实践等,对以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汉字拼音化、汉字改革为目的的晚清国语运动,起到不容忽视的启发和示范作用。2.丰富创新汉语词汇和语法语句、加强语法语句的欧化。晚清以来汉语言最显著的变化是一定程度的欧化,是现代汉语形成的标志。在晚清西方思想逐步进入中国时,要表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没有的概念,必须创造、借用、转化汉语词汇,中国书面语言亦必须建立与古代汉语语法不同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3.创制少数民族文字。历史上西南大多少数民族仅有语言而无文字,传教士创制了景颇文、傈僳文、苗文等12种文字,绝大部分使用至今。他们创制文字的方法对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和民族文字创制起到了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3,共1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