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死亡是摆在许多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关于死亡教育的文章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和欢迎。本文在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框架下,以Fred Rogers所著The Mister Rogers Parenting Book中的"Dealing with Death"与三川玲和白滔滔(2018)所著《通往幸福的教育》中的"怎样与孩子谈论死亡和生命"为例,对中美为家长写的儿童教育指南中死亡教育语篇的态度资源使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解读其异同。研究发现,中文语篇更多地运用积极的情感资源强调生命的价值,同时运用鉴赏资源突出死亡的客观属性对人造成的影响,将人们对死亡的主观消极情感客观化。英文语篇运用情感资源从孩子的视角表达面对死亡时的消极情绪,运用鉴赏资源肯定死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谈论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时,中美语篇从不同的评价视角进行叙述。中文语篇多从成人视角,英文语篇多从孩子视角。中文语篇多运用评判资源从成人视角表达面对死亡时的困惑,而英文语篇多运用情感资源从儿童视角客观描述对死亡的感受,强调了儿童的主体性,体现了美国的个体主义文化。
出处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7,共6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