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生活牧歌:时代主旋律的和弦——论十七年作家的生活观及其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轻松、浪漫、理想化的叙事话语范式体现出十七年作家的牧歌式的生活观,这种生活观由中华民族千年来的认知审美传统积淀而成,也源于当时的时代精神与生活面貌。尽管十七年“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式的创作一定程度上是在作家们牧歌式生活观的关照中生成的,但生活观毕竟形成于对现实的点滴取摄和真实的情感认知,生活叙事的广泛性为小说建构起了丰富的话语空间使其与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缝隙。十七年作家牧歌式的生活观一方面反映了生活景象,另一方面又同时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种种,小说因而表现出一定的价值与缺憾。
作者 杜娟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13-116,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2).
  • 2卡冈.艺术形态学(自序)(凌继尧,金亚娜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 3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84.
  • 4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 5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 6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 7冯乃超.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文学理论集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 8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 9(加)斯蒂文·托托西(StevenTotosydeZepetnek)讲演,马瑞琦.文学研究的合法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10王彬.论典型文学形象的社会传播路径——以五四时期娜拉形象的中国传播为考察对象[J].求索,2011(3):212-21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