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社会主义”——重思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康德坐标 被引量:1

From Scientific Socialism to Critical Socialism: Bernstein, Marxism and Kan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伯恩施坦以康德哲学作为坐标,一方面批判“科学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认为“社会主义”不是“科学”;另一方面论证了“批判的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成为“批判的科学”。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固然较为深刻地批判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中的“空谈”与“推搪”倾向,但是,他既错失了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体精神,也没有真正理解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地位与意义,因此,他“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努力并不成功。重新反思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康德哲学”坐标及其教训,对于深入“马克思主义与正义”的关系论题,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 王时中 Wang Shizhong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6,共8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世纪康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18YJA720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项目(63192601)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朱士群,许俊达.马堡学派伦理社会主义初探[J].社会主义研究,1993(4):43-48. 被引量:2
  •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页,第445页.
  •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4卷[M].,.第347页.
  • 6[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84页.
  • 7Allen W. Wood, "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Vol. 1, No. 3,1972, p. 244.
  • 8G. A. Cohen. Self - ownership, Freedom, and Equ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pp. 13 - 17 ,pp. 122 - 125.
  • 9Allen E. Buchanan,Marx and Justice. The Radical Critique of Li- beralism, London . Methuen, 1982, pp. 42 - 45.
  • 10Allen W. Wood, "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Vol. 1, No. 3,1972, p. 255.

共引文献10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