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缺席的在场者”与“在场的缺席者”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今,具有国族创伤性质的历史记忆正逐步被电影化表达,且始终存在着“双重他者”,亦即以作为“外在他者”——中华民族创伤施加者的外国人形象和以作为“内在他者”的中华民族创伤承受者的国人形象。然而“双重他者”作为中华民族对本族历史与族群生存际遇的复杂心态与文化记忆的见证者,却逐渐成为“缺席的在场者”和“在场的缺席者”。无论是一昧妖魔化还是刻意无视之的态度,都表明走不出这段历史的,不是他者,而是中华民族自己。中华民族受侵辱后的斯德哥尔摩情节至今仍在,国族创伤记忆成了悬在中华民族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只有不再将被欺侮的历史排斥屏蔽在主流之外,直面创伤记忆,华语电影才能更好地呈现时间之流与存在之思。
作者 张若琪
出处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Journal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