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绪年间,在丰厚市场利润的驱使下,吐鲁番植棉规模不断扩大,至光宣之际粮棉争地、粮价暴涨等问题已十分严重,官方认为这极大影响了社会恢复与重建,并最终在宣统年间对粮棉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晚清吐鲁番粮棉种植结构的变动,一方面显示了高昂利润下民众对于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极大热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官府为维护社会安定强制种植粮食作物的要求。重本与逐利,成为晚清吐鲁番官府和民众之间两种截然不同选择,这两种选择背后的市场与行政力量博弈,成为影响晚清吐鲁番粮棉种植结构的关键。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7,152,153,共11页
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项目编号:17JJD7700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