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唱论》中“歌之格调”的诠释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唱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声乐理论专著。文章针对《唱论》中“歌之格调”问题,从格调的形成、音之格调、歌之格调等角度阐释其含义,并论述“歌之格调”在声乐表演中的实际运用。
作者
金涛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19年第6期58-59,共2页
Art Education
关键词
《唱论》歌之格调
音之格调
演唱实践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赵璐.
燕南芝庵《唱论》的研究综述[J]
.中国音乐,2009(3):145-149.
被引量:6
2
严凤.
燕南芝庵《唱论》新释[J]
.音乐研究,2000(2):81-87.
被引量:13
3
韩德森.
《唱论》今析——兼与《燕南芝庵〈唱论〉新释》一文商榷[J]
.音乐研究,2002(4):97-102.
被引量:11
4
白宁.
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上)[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3):74-7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黄卉.
燕南芝庵和他的《唱论》[J]
.中国文学研究,2001(3):32-36.
被引量:11
2
王平.
《唱论》与民族唱法[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21(1):50-52.
被引量:3
3
韩德森.
《唱论》今析——兼与《燕南芝庵〈唱论〉新释》一文商榷[J]
.音乐研究,2002(4):97-102.
被引量:11
4
白宁.
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4):87-90.
被引量:3
5
孙玄龄.元散曲的音乐(上册)[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164.
6
周贻白.戏曲演唱论著辑释[C].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1.26.
7
严凤.
燕南芝庵《唱论》新释[J]
.音乐研究,2000(2):81-87.
被引量:13
8
曾美英.
论“十字气论”对现代歌唱艺术的指导[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2):98-101.
被引量:2
9
杨栋.
芝庵《唱论》论考[J]
.河北学刊,1998,18(5):79-85.
被引量:6
10
余晓芸,李新庭.
试析《唱论》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6):126-12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6
1
吴静.
“字真、句笃、依腔、贴调”——论《唱论》中字与声的关系[J]
.中国音乐,2006(3):70-72.
被引量:8
2
李雪梅.
《唱论》研究的动因及其他[J]
.艺术教育,2009(6):82-83.
3
赵璐.
燕南芝庵《唱论》的研究综述[J]
.中国音乐,2009(3):145-149.
被引量:6
4
赵璐.
燕南芝庵《唱论》新释[J]
.民族音乐,2011(2):4-5.
被引量:1
5
张国成.
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唱论》新说[J]
.艺术探索,2011,25(3):57-58.
被引量:1
6
贾素梅.
再探古人《唱论》之精髓启迪今人歌唱之心路[J]
.黄河之声,2008,0(17):96-97.
7
李雪梅.
我国最早的声乐论著《唱论》研究综述[J]
.广播歌选,2008,0(5):60-61.
8
刘林利.
论中国古典唱论的当代价值[J]
.音乐创作,2012(9):119-121.
被引量:2
9
戴和冰.
传统民族声乐“调气”、“用气”论[J]
.中国音乐,2013(1):56-63.
被引量:4
10
黄春燕.
燕南芝庵及其《唱论》对古代戏曲声乐理论的影响[J]
.兰台世界(下旬),2013(9):107-108.
同被引文献
6
1
刘安煌.
中国传统唱法简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70-74.
被引量:1
2
冯效刚.
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J]
.艺术百家,2001,17(1):104-106.
被引量:8
3
王青.
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探析[J]
.大舞台,2015(12):150-152.
被引量:1
4
汪俊芳.
中国传统唱论视野下现代民族声乐美学观点述评[J]
.四川戏剧,2018(7):138-141.
被引量:2
5
刘媛媛.
浅析《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9(3):88-89.
被引量:2
6
余晓芸,李新庭.
试析《唱论》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6):126-12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李雅倩.
《唱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价值探析[J]
.艺术评鉴,2020,0(3):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吴婷婷.
燕南芝庵《唱论》对当代声乐演唱教学的价值[J]
.艺术教育,2024(5):132-135.
1
刘波.
民歌特色技法在音乐教学的融合[J]
.东西南北(教育),2019(16):208-208.
2
谭春梅.
浅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对演唱效果的影响[J]
.艺术科技,2019,32(4):133-133.
被引量:1
3
易蓉.
关于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20-121.
被引量:5
4
李凯蒂.
中国民族歌剧演唱中的咬字吐字方法的研究[J]
.北方音乐,2019,39(8):84-85.
被引量:4
5
成斯瑗.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以作品《长相知》和《枫桥夜泊》为例[J]
.北方音乐,2019,39(8):19-20.
被引量:7
艺术教育
201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